積木展2017 走進一座大教堂──探尋德法古老城市、教堂、建築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魅力(全新修訂版)
走進一座大教堂──探尋德法古老城市、教堂、建築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魅力(全新修訂版)
走進一座大教堂──探尋德法古老城市、教堂、建築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魅力(全新修訂版)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暑假孩子們都放假,常常都要想想要帶他們去哪裡走走
因為現在太陽都超烈的,所以我比較喜歡待他們去室內空間
可以活動也不會中暑
最近帶孩子去了一個不錯的展覽
就是「會動的積木特展」,下面的資訊提供給大家囉!
【展覽資訊】 | ||
展覽日期 | 2017/7/1(六)~10/10(二) | 週一休館(10/9除外) |
開放時間 | 展期間9:00~17:00 | (16:30後停止現場售票、入場) |
展覽地點 | 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拾藝術 |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洽詢專線 | 04-22220918 | (週一至週五10:00-17:00) |
我帶了我3歲的女兒和7歲的兒子一起去
展覽很適合孩子,互動裝置讓孩子們都玩的很開心
有靜態也有動態的積木,小孩可以跟積木猜拳或打鈀,也有一區讓小朋友自由創作,可以花些時間逛
還蠻多家積木廠商贊助,聲光和動態感覺真的不賴
還有各式型態的積木,小積木,紙片積木
重點是都免費,cp值超級高,非常值得去~~~
樓下還有遊戲區, 卡丁車, 整體環境很棒~~~
今天有看到不錯的玩具和文具用品
本來想買給孩子,但覺得舉辦活動的地方應該都會賣比較貴
所以我理智下來,想說回家再網路找找一定會有價格不錯品質也不錯的東西
好險孩子也沒有吵著要買
趁孩子都睡了我到最常逛的Momo看看
果然媽媽的直覺是對的!
有看到一模一樣的然後便宜很多的東西(心理在歡呼啊)
而且Momo剛好有在特價,所以選了個四樣東西給兩個孩子
剛好價錢也達到刷卡滿額的門檻,真是開心!!!
來分享其中一樣我覺得CP值最高的: 走進一座大教堂──探尋德法古老城市、教堂、建築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魅力(全新修訂版)
品質真的是超讚的,媽媽我拿到的時候驚呼了一下
孩子拿到也玩得用的不亦樂乎
真的很開心買對東西還省道了錢哈哈哈
走進一座大教堂──探尋德法古老城市、教堂、建築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魅力(全新修訂版) 推薦給大家囉~ momo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走進一座大教堂──探尋德法古老城市、教堂、建築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魅力(全新修訂版)
【STEIFF德國金耳釦泰迪熊】Will Teddy Bear 28cm(限量版泰迪熊) ![]() |
【STEIFF德國金耳釦泰迪熊】Hansi Parakeet 綠鸚鵡(收藏版) ![]() |
商品訊息功能:
- 品號:3370283
商品訊息描述:
距第一次有計畫的探訪歐洲文化遺產,十幾個年頭過去了。在這期間,世事無常、人事全非,然而那一座座通天的大教堂,名列瑰寶遺跡的古蹟,仍是風華萬千、威風凜凜的座落在西歐地表之上,它除了彰顯歷史的記憶,更保留了文明的軌跡,它更像首流傳不絕的亙古詩歌,只要輕輕吟唱,仍讓有血有肉的渺小人類感動莫名。
現今網路四通八達,瓜分了人們閱讀的時間,更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然而這幾本當年全以傳統底片拍攝的書籍,今天卻老神在在、氣勢磅礡的出了合訂精裝版,它喚起我許多美好記憶與當下,以及無法重逢的悸動瞬間。我們精心重新編排了這本書,希望你會喜歡,更期待你能從中找到可以獨自領會的閱讀、欣賞與樂趣。--范毅舜
以歌德式大教堂為起點
深談德、法文化瑰寶
透過一幀幀精彩的攝影作品與充滿人文思索的文字,
作者范毅舜帶領讀者看到歐洲歷史發展的軌跡、藝術的傳承,
並從中發現驚奇與感動。
歐洲文化思想源頭,除了古希臘羅馬文化,就是綿延至今的基督信仰,想要了解歐洲文化,一定得對基督信仰有基礎認識,而最能具象這信仰的,莫過於無處不在的教堂,尤其是興起於十三世紀,幾乎成為該地地標的歌德式大教堂。
因此,我們以歌德式大教堂為本書起點,細細端詳、領略大教堂的興起、演變與結構,這些巍峨的大教堂,不僅為徨徨人心開啟一扇安定心靈的門,更巧妙而自然的將久遠的神與古老的人文歷史相連在一起。第二、三部分則以德國及法國文化遺產為重心,書中所介皆是聯合國文教基金會欽定的人類瑰寶,例如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卡爾卡松古城堡、南錫古城;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史派爾大教堂、忘憂宮等。
要清楚觀照一個與自身文化沒有太多關聯的歷史遺跡,需要一個清晰、宏觀,甚至超然的歷史座標,為了採訪這些遺跡與探索其背後歷史,作者以一個大中華角度來思考定位,這讓讀者更了解自身文化與當時的世界關係。
歐洲的教堂及德、法文化遺跡行旅,是作者經過整理與沉澱後的知識匯總,是一部具知識性的專書,不但適合一般大眾閱讀,更深具收藏價值!
目錄
目錄
【新版序】走進一座大教堂,從頭說起吧!
【導言】原生自基督信仰的各派別宗教
Part 1 哥德式大教堂
Chapter 1教堂與基督教信仰
基督信仰為中心的教堂
卡洛林王朝及教堂的演變
羅馬式教堂的興起
Chapter 2哥德式大教堂的興起
哥德式大教堂興起的背景
哥德式大教堂的發源地
哥德式大教堂的建築結構
哥德式大教堂的興建
Chapter 3石刻的聖經
走近一座哥德式大教堂
大教堂的門面
大教堂的雕刻主題
Chapter 4細細端詳大教堂
主堂:大教堂的身體
奇蹟般的光線:彩色玻璃
彩色玻璃的製作
十字翼廊
唱詩席
追尋中古朝聖者的足跡
Part 2 法國文化遺產行旅
Chapter 1聖米契爾修道院
諾曼地的海上城堡
天堂之旅
︱那些人.那些事︱激發古蹟新生命
Chapter 2巴黎塞納河兩岸
移動的盛宴
名城之河慢慢流
現代巴黎與古典巴黎
巴黎的驕傲
︱那些人.那些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Chapter 3哥德式大教堂巡禮
沙特大教堂
史特拉斯堡大教堂
亞眠大教堂
漢斯大教堂
︱那些人.那些事︱從宗教遺跡看文化保存
Chapter 4楓丹白露宮
美麗之泉
楓丹白露宮的前世今生
拿破崙的句點
中國博物館
︱那些人.那些事︱凡爾賽宮
Chapter 5里昂舊城區
另一種鄉愁
羅馬與宗教史
從自由城到抗拒之城
浴火重生
里昂的天上與人間
︱那些人.那些事︱菲利普先生
Chapter 6卡爾卡松古城堡
浪花淘盡英雄
今昔的荒涼
城堡中的城堡,要塞中的要塞
︱那些人.那些事︱夜晚的陌生人
Chapter 7亞耳及奧朗日的古羅馬遺跡
戀戀普羅旺斯
羅馬遺跡
亞維農教皇宮
聖托羅非姆大教堂
︱那些人.那些事︱我在普羅旺斯
Chapter 8聖愛蜜麗山村
世紀末的瑰寶
法國葡萄酒之鄉
酒文化之旅
金字招牌
︱那些人.那些事︱聖髑?死人骨頭?
Chapter 9南錫古城
兵家必爭之地
異國翁婿宮廷史
南錫瑰寶停看聽
︱那些人.那些事︱藝術與生活
Chapter 10史特拉斯堡舊城區
德法邊界城
史特拉斯堡的悲慘世界
躍升為歐洲之家
︱那些人.那些事︱文化相對論
Part 3 德國文化遺產行旅
Chapter 1亞琛及科隆大教堂
文化結晶與宗教建築
亞琛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歷史思考之道
︱那些人.那些事︱亞琛大教堂探訪記
Chapter 2特里爾
日耳曼昔時風華與縮影
馬克思誕生之屋
日耳曼第一古城
聖母大教堂
最美好的時光
︱那些人.那些事︱邊界與距離
Chapter 3符茲堡主教宮
第一次親密接觸
羅曼蒂克大道
地獄之火
細說主教宮
瑪利安堡要塞
美夢成真之境
藝術無國界
︱那些人.那些事︱微醺盛宴
Chapter 4布魯爾宮殿
鹿園
寧靜風華
布魯爾宮殿
鄉間小屋
︱那些人.那些事︱德國境內的巴洛克建築
Chapter 5呂北克
漢撒同盟的歷史名城
建築博物館之林
特拉沃孟德的海濱
永恆的名城
︱那些人.那些事︱漢撒同盟
Chapter 6忘憂宮
在橡樹之下
世外桃源,樂以忘憂
忘憂宮花園
重返哈維爾河畔珍珠
︱那些人.那些事︱歷史的空白感
Chapter 7史派爾大教堂
以教堂之名
史派爾城的靈魂
盛世裡的史派爾大教堂
︱那些人.那些事︱古羅馬式教堂之旅
Chapter 8班貝格
雷格尼茨河上的小威尼斯
教堂山上的主教座堂
宗教之城
新世紀夢想之城
︱那些人.那些事︱宗教古城的古老信仰
Chapter 9瑰丁堡
消失的鎮堂之寶
歷史名城再現光華
邁向整合
建築大道之旅
奈龍美術館
︱那些人.那些事︱瑰丁堡漫遊
Chapter10高斯勒
西德與東德
從淘金熱到貧窮
銀都古蹟
新的出路
︱那些人.那些事︱消逝的邊界
Chapter11威瑪
古典威瑪
向納粹黨出賣靈魂
失聯的過去與現在
︱那些人.那些事︱最好與最壞的時代
序跋
走進一音波拉提台南座大教堂,從頭說起吧!
我第一次到歐洲是一九九一年秋天,那時我剛忙完一個大型攝影展,身為教徒又從事藝術工作,我初遊歐洲的心態直比朝聖。爾後,我常有機會到歐洲,也陸續為蓬勃的旅遊媒體製作專題。1999 年,我應台灣某雜誌邀約,前來書寫、拍攝歐陸,尤其是德、法兩國的文化遺產行旅專書,近五年時光,我前後執行了近三十本歐陸專題,這經歷直讓我有讀了個另類歐洲大學之感。除了大小不一的歐陸專題,2005 至2006 年間出版的《走進一座大教堂》、《法國文化遺產行旅》、《德國文化遺產行旅》三本書更為這行旅畫下註腳。
被我戲稱「歐洲三部曲」的三本書,雖已絕版,卻仍有讀者詢問。為此,出版社決議重出,這回,我們特別將它集結成一冊,也刪減了部分重複內容。
這書初版迄今、已近十個年頭,然而出版在網路威力下已改變甚多,重整這三本書,更讓我懷念那段沒有網路的歲月,縱然資訊不便,我卻能更潛心、認真的端詳、凝視德法那一座座有古老歷史、無法取代,甚至美得無以復加的遺跡景觀,尤其是書中每一張影像,當年都以底片,甚至架三腳架拍攝,懷著虔敬心情的作業模式,除了讓我對每一個景點記憶猶新,更完整保留了當下悸動。
距第一次歐遊已近四分之一歲月,我對歐洲已有不同觀感,例如2011 年出版的《山丘上的修道院》,我更有自信的書寫與自身歷史文化全然不同的歐陸專題,然而改版的《走進一座大教堂--探尋德法古老城市、教堂、建築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魅力》仍保留了經過整理與沉澱的第一印象,這對想從德、法文化遺跡認識其歷史的讀者應有助益。
歐洲文化思想源頭,除了古希臘羅馬文化,就是綿延至今的基督信仰,想要了解歐洲文化,一定得對這信仰有基礎認識,而最能具像這信仰的,莫過於無處不在的教堂,尤其是興起於十三世紀,幾乎成為該地地標的歌德式大教堂,為此,我們仍將「走進一座大教堂」作為本書的起點,第二、三部分則為「德國」及「法國」的文化遺產行旅。
網路拉近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地球另一端,當下發生的事,可在遠端電腦螢幕上同步觀看。歐洲,距我第一次到訪,已變化甚多,例如邊界大開,歐盟、歐元誕生,任合事物,牽一髮動全身的關係著歐盟甚至世界的命運。
「國家認同」的詞彙,十世紀初首度在歐洲出現,然而整個歐洲,分裂為數十個大小不一的國度,也是幾百年後的事了,曾經被以「單一國家」來看待、書寫的歷史遺跡,在歐盟大旗下,今日幾乎可以一種「區域」性的概念來解讀,因而擴大、深化了人文思考範疇,然而由於種族、歷史差異,我們仍可發現這些國家的文化遺跡、不盡相同,例如德國,由於國家形成時間甚晚,而出現了全然不同於法國的遺跡面貌。十九世紀以前的德國,雖然在「神聖羅馬帝國」
招牌下,卻是一個由三百多個小諸侯國組成的地區,為此,日耳曼境內擁有為數眾多靈巧、如童話般的宮殿與精緻建築應不足為奇。
在走訪德法遺跡時,我深深覺得:要能清楚觀照一個與自身文化沒有太多關聯的歷史遺跡,需要一個清晰、宏觀甚至超然的歷史座標,採訪這些遺跡與探索其背後歷史,我自然以一個大中華角度來思考定位,這除了讓我了解自身文化與當時世界關係外,更讓我對因政治立場而否認,甚至扭曲歷史源頭的論斷,非常不以為然。
我很慶幸走訪歐陸,尤其是德、法兩國遺跡時,正值壯年,能開放又自在地接受不同文化洗禮。了解自身所處位置,應更能幫助我們面對未來。歐洲的教堂及德、法文化遺跡行旅,豐富了我的人生。至於更深邃寬廣的人生命題,在歐陸發揚光大的基督信仰已著墨甚多,何不讓我們「走進一座大教堂」,從頭說起吧!
商品訊息簡述:
走進一座大教堂──探尋德法古老城市、教堂、建築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魅力(全新修訂版)